首页 》 新闻动态 》 行业动态 》 铜带和铜合金精密带材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展的
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铜板带生产的分水岭,之前经历50年虽有所发展,但发展速度一般,到1980年、总产量不足3万t,生产技术也很落后,基本均为块式或小带卷生产。下面我们看看当时国内外铜板带技术水平的比较。
1、加热炉项目
国内:环形炉、斜底炉、步进式加热炉。国外:大、中型企业均采用步进炉。
2、锭重
国内:大多数小型企业锭重仅20-40kg,少数大中型企业锭重在1t左右。国外:锭重在4-10t,最大16t。
3、热轧机
国内:以中小型热轧机为主。国外:大型热轧机开坯。
4、热轧
国内:多数厂采用铸锭铣面、热轧、酸洗,个别厂采用热轧后铣面。国外:热轧后铣面。
5、中轧
国内:单机架,个别厂采用多机架。国外:单机架或多机架。
6、冷轧机速度
国内:多数在1m/s以下,最高为10m/s。国外为20m/s。
7、轧机控制
国内:多数小型企业采用电动压下、手工操作;少数厂改造后采用液压压下,减压弯辊。国外多数液压压下,液压弯辊、板形控制。
改革开放之后,由于国民经济不断持续、高速增长,促进了各行业对铜板带需求的大幅增加,从而催生了铜板带生产的快速发展,我国第一批技术改造的10个项目应运而生,这些项目基本上引进国外技术与设备。当上述生产线全部投产并发挥作用后,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国内铜板带生产总量已近20万t,2000一2007年铜板带在铜加工材中的比例也达到约18%。
下一个: 铜带在生产中新技术的应用有哪些